時間:2023-05-23 09:40
大
中
小
來源: 武鄉融媒
太行溶洞位于武鄉縣蟠龍鎮石泉村,距縣城約50公里,是5.7億年前喜山運動時期形成的大型溶洞,由于洞內氣候干冷,巖溶作用強度和規模較小,龍洞洞口狹小,滲入洞內的降水不易蒸發,構成了相對濕潤的氣候。太行溶洞在地表水沿洞頂裂隙下滲過程中沉積了大量的鈣華,形成現在獨特的景觀。溶洞上下共分4層,總長1000多米,共有300多處景點,目前對外開放的有3層,200多處景點。洞內巖溶形成了造型奇特的鈣化景觀攀沿四壁,流光溢彩,最為神奇的是二層洞有一處巖溶沉積形成的龍的形象栩栩如生,洞內巖溶形成的鵝管不論大小,全是空心,有全國罕見、容量最大的巖溶定海柱和大片的月乃石。洞內呈階梯狀向深處延伸的同時,洞套洞、洞連洞,迥旋盤折,深不可測,堪稱華北溶洞之首。傳說,當年龍王曾攜帶著家人在洞內居住,后來由于地面抬升、水位下降,龍王帶著家人遷移到現在的太行龍湖居住。?